“當你40歲時,沒有4000萬身價(家)不要來見我,也別說是我學生。”4月4日,北師大教授董藩發微博稱,高學歷者的貧窮意味著恥辱和失敗。此言一出,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爭議。4000萬究竟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“激勵”還是“天價”的“刁難”呢,網友“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”。
4000萬,是“激勵”還是“刁難”
可以想象,假設一名碩士研究生26歲踏入社會,在短短的14年里,每年要掙286萬,月薪就得23.8萬以上,才能在40歲時,有4000萬的身價,才能稱得上北師大教授董藩的學生!學生如果“合理合法致富”,除非是富二代,官二代外,靠真才實學獲得4000萬的身價的學生,應該是寥寥無幾。所以70%網友認為“4000萬”將是遙不可及的“天價刁難”。也有30%的人認為這是一種變相的“激勵”,因為有壓力才有動力。
4000萬,應“取之有道”
但無論是“刁難”還是“激勵”,4000萬無論“可及”與否,都應取之有道。從潘老師的言論的初衷來看,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“緊迫”式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財富意識,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。但我們可以想象,如果僅靠真才實學想獲得23.8萬的月薪,那或許只是異想天開。縱觀各發達城市的大學生工資水平,月薪上萬已是可觀的,更何況是月薪23.8萬,那將是遙不可以及的。
自主創業有望成為突破捷徑
想贏得23.8萬元的高月薪,如何尋找一條一條捷徑呢?很多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這一途徑,自前幾年就業面臨嚴峻的形式起,中國政府開始下發一系列的政策,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,為保證創業資金,國家還將為這部分學生提供無息貸款。前有大學生下鄉養雞致富,后有大學生夫婦賣餅發家,不是沒有掙錢的門路,而是看能否抓住機會,抓住機遇。
技能加學歷 更好創業
社會的發展,催生了人才機構的不合理化,農村城鎮孩子紛紛擠“知識改變命運的獨木舟”,就業“扎堆”,造成社會人才的供需求嚴重不平衡,技能型人才嚴重缺失,特別是高級汽修管理型人才存在嚴重的缺口,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達,中國汽車后服務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,也產生了很多的創業機遇。
湖南萬通汽修學校堅持人性化辦學,除了運用“校企合作,訂單式培養”保障學子就業外,同時還積極鼓勵同學們自主創業,其中成功個案不少。黃玉華就是其中一典型案例,自大專畢業后,黃玉華一直呆在家里做專職太太,是汽修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,2009年,她做了一重要決定,來湖南萬通學汽修,學習汽車美容和裝潢專業,經過一年的學習后,從技工跳上了職場,現在已擁有了一家資產達幾十萬的汽車美容中心,技能加學歷幫助他更好的創業。對于現在的成績,黃玉華仍然不滿,她希望能夠自己的努力在將來擁有一家更大的汽車連鎖美容中心。
分享到:
上一篇:選對學校 就是選對孩子的未來